音乐是人类天生的情感语言,爱音乐,可以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。但经历一段时间的正统学习后,有些孩子会出现抗拒弹琴、兴趣下降的状况。其实,绞杀孩子弹琴兴趣的元凶,很有可能就隐藏在日常教学之中。
https://mmbiz.qlogo.cn/mmbiz/91iaGkNqXPOERMbrU8SEQqJgGoiaDcmvUlSiak5uhsicbDCicTicIjB2q3flrOYLRt1cAtRgptuVxwF0GJHOvMBaJ2ug/0"/>
“元凶”之教: 老师只教手型、动作,不教“音乐”(怎么聆听、怎么表达);
老师只教“符号”的认识,不教“音乐”(分辨声音的变化,体验情绪的变化)
老师只教“音的对错”,不教“音乐”(旋律的歌唱、伴奏的意境、和声的色彩)
老师只教“应该的音乐”,不教“每一个人心中的音乐”(教条式地解析作品与风格、不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音乐体验与情感);
“元凶”之练: 只是按“完成作业”的态度练习,从未按自己的兴趣去练习;
只是按“练习N遍”的任务练习,从未按自己想表达得更好的目标练习;
只是以“考级”目标及其曲目练习,从未为舞台表演的精彩去练习;
只是按“熟练”为标准练习,从未建立以“演奏得更美”标准去练习;
“元凶”之督: 家长以所谓“严格”方式的家庭督学、督练,导致亲子关系紧张
家长以“诱导性谈条件”方式的家庭督学、督练,导致学习功利化
家长以“炫耀性”心态与方式进行家庭教育,导致孩子产生“炫耀工具”的自我认定混淆
“元凶”之考: 只为考级而学习,并且,一年只练考级曲目
家长、学生只以考级为目标,从未体验过演奏钢琴所带来的享受音乐的愉悦
“元凶”之演: 从未体验过舞台表演,因而缺乏寻得共鸣和认同的窗口
有过上台表演的机会,但没有获得过在舞台上的成功感,反而徒增紧张情绪和压力
有过上台表演的经验,但没有表演形式的丰富性体验,因而无从体验表演所带来的荣誉感
https://mmbiz.qlogo.cn/mmbiz/91iaGkNqXPOERMbrU8SEQqJgGoiaDcmvUlHBiaia2dA98GlBZXbVhgXBEZSjNYvqhCPIFtL9fkkdicmcNbicrLEvDmPw/0"/>
认清伤害孩子学习钢琴和音乐兴趣的“元凶”,并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规避它,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获得知识和养分的敏感和动力。让宝宝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。